厦门城市特色插画
厦门, 简称“厦”或“鹭”,别称鹭岛
是福建省副省级市、计划单列市,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
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、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
被誉为“中国的海上城市”
也是我们烁鱼的家
—厦门的发展—
厦门以前是一座孤岛,古时交通不便,所以到唐朝以前厦门一直是一座无名岛屿
唐朝开元至天宝年间,大陆陈、薛两大姓氏汉人先后渡海入岛
陈氏族人住南边,薛氏住北边
1100年前,厦门的先民们给厦门岛取名“新城”
公元1279年,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嘉禾屿设置军事机构
嘉禾屿地处九龙江入海口“海门岛”的下方,是漳、泉两地门户
民间按地理方位称此为“下门”
明万历年间也称厦门为“夏门”过,后来雅化成“厦门”
—插画欣赏—
设计思路:以厦门为题,白鹭翱翔于天际与海面
厦门的白鹭文化
厦门古名鹭岛,它的真正由来其实是人们第一次登上小岛
看见白鹭长年成群地浮游在水面,于是冠之以“鹭岛”
白鹭属涉禽类鹭科,又名鹭鸶,嘴长脚长,颈也长,全身羽毛纯白
头后还垂着长长的白冠毛,毵长如丝;背部有白色疏松的鬓毛和尾翼,形态潇洒,逗人喜爱
本世纪20年代以前,厦门山野树林,到处有白鹭栖息,三五成群,飞翔于田间海上
后来因城市兴建,生态的变化,白鹭慢慢减少,濒于绝迹。这几年经过环境综合治理,白鹭又回到岛上
由于白鹭是厦门的象征,因此厦门的许多地名含有“鹭”字,许多招牌,店名都喜欢用“鹭”字命名
乃至于厦门的人名也常常取“鹭”字,今天,白鹭又成为厦门的市鸟
左侧为厦门著名景点:风帆形状的双子塔、“文艺渔村”曾厝垵与五通塔
厦门五通塔
五通灯塔是用从翔安隧道挖出的沙石土建成
由翔安隧道五通侧通风塔与弃渣场地段及环岛东路绿化带整合而成
工程建设以灯塔为主题,融合了五通古码头人文背景等
而公园内的五通灯塔高70多米,因此也成为厦门东部一个地标性建筑
右侧为鼎鼎大名的郑成功将军的雕像与厦门市花三角梅
郑成功雕像(巨型花岗岩)
于1985年8月27日郑成功诞辰361周年落成,屹立在鼓浪屿东南端的覆鼎岩
覆鼎岩高24米,三面临海,一面与鼓浪屿接壤。高15.7米,宽9.2米,重1400多吨
由625块白花岗雕凿嵌接而成。郑成功像气势雄伟,是我国最大的历史人物雕像
分25层,地基深入岩层3米,并配备防雷设施,可抗12级强台风,8级以上地震
郑成功像面朝波澜壮阔的大海,身披盔甲,手按宝剑,形象挺拔刚劲,气势雄伟
厦门市花三角梅
它的刚柔并济的姿态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和赞赏,在当地也是广泛栽培,也是厦门城市的象征物
三角梅也是表现厦门人民性格的代表物,三角梅在开花时候,叶子互相对生
它的形状类似于牵牛花,上端有花苞紧凑包围着,花梗和苞片相互连接
每个苞片上一朵花,花色主要有紫色、洋红色等,其观赏性极高,体现了柔和且热情的姿态
小鱼在海面乘舟破浪,寓意烁鱼在厦门这一大舞台中安家立业大展拳脚
无论遭遇什么样的风浪,都无法挡住我们前进的步伐
烁鱼以厦门为起点,深爱并尊重着这一片土地的文化风格
也势必要在此闯荡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番天地